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显示方式:
  • 花卉纹刺绣夹缬罗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

    质地:

    尺寸:112 厘米×54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2478)

  • 锦彩百衲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

    质地:丝、棉

    尺寸:长73 厘米,宽51 厘米,高22 厘米

    馆藏(位置):敦煌研究院藏

    来源: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

  • 龟背地团花锦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

    质地:

    尺寸:21 厘米×59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2438)

    来源:此锦以六边形的龟背纹作地,在龟背内填以六瓣小花,上面布满以两两...

  • 绛地云蝠纹妆花藏式袍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清代(1644—1911)

    质地:

    尺寸:衣长150 厘米,通袖长212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3637)

  • 白纱地洒线绣戏曲人物女褂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清代(1616—1911)

    质地:

    尺寸:衣长84 厘米,通袖长158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2015.12.6)

    摘要:清代汉族女褂。

  • 浅灰色折枝花卉纹绸长袍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清代(1616—1911)

    质地:

    尺寸:衣长133 厘米,通袖长168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1166)

    摘要:清代男子日常袍服。

  • 白缎绣三阳开泰眼镜盒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清末—民国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

    质地:

    尺寸:14 厘米×6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0521)

    摘要:眼镜盒。

  • 红缎地彩绣万事如意香囊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清末—民国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

    质地:

    尺寸:7 厘米×7.6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2428)

    摘要:香囊。

  • 嘉基洋行直接性染料样册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民国(1911—1949)

    质地:

    尺寸:25.5 厘米×21.2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1556)

    摘要:瑞士嘉基(Geigy)洋行通过天津兴隆洋行在华出售染料的的直接性染料样册。

  • 几何纹地折枝花纹织锦缎小样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20世纪30年代

    质地:丝、人造丝

    尺寸:17.3 厘米×16.7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3347.3-1)

    摘要:民国主流的花卉纹织锦缎。

  • 紫红色印帆船城堡纹缎长袖旗袍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民国(1911—1949)

    质地:

    尺寸:衣长105 厘米,通袖长130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2014.14.35)

    摘要:民国旗袍。

  •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样片

    类别: 浏览数: 50

    年代:20世纪60年代

    质地:

    尺寸:均为45 厘米×29 厘米

    馆藏(位置):中国丝绸博物馆(Q0179、Q0180、Q0181)

    摘要:1960年代中国专供出口的丝绸样片。

  • (元)王祯《农书·蚕具篇·切刀》

    类别: 浏览数: 50

    摘要:煅金作懒刀,形制半圭壁,一食饫十筐,双木必便两扼。切之复裁之,断桑如云积,刀作千握丝,功成在三尺。

  • 丝丝入扣

    类别: 浏览数: 50

    摘要:成语,源自古代纺织科技。

  • 明善恶二部牛头阿榜诸官众:龟背团窠

    类别: 浏览数: 50

    文物馆藏(位置):山西省博物馆藏,宝宁寺水陆画

    摘要:此纹样选自宝宁寺明代水陆画中“善恶二部牛头阿榜诸官众”画面下方女性所着的长裙。该纹样由底纹和主纹两个基本单元组成,底纹为龟背纹内填同心圆,将龟背相间排列形成的三角形空隙填以蓝色,构成六角星纹。主纹为团窠,中间填以联珠小花纹样。纹样色彩为粉红色、蓝色和暗红色,格调清新,风格典雅,在佛教水陆画纹样中比较少见。【山西省博物馆.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 清《连中三元》:团窠花卉

    类别: 浏览数: 50

    文物馆藏(位置):日本海杜美术馆藏

    摘要:此为清中期苏州版画,套版彩绘。画面上一母亲倚在一株果树旁,旁有三个小儿在玩耍。其中一稍长儿童持弓射果实,已射中两枚,将射第三枚,寓意连中三元。此纹样选自射箭儿童所穿红色长袍,为清地团花纹样。纹样以红色为地,团窠内底色为藏青色,几朵椭圆形菊花与花瓣组合作团窠纹样;团窠之间则充填折枝花卉。【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元钱选《梨花图》:曲水地穿枝海棠纹绫

    类别: 浏览数: 50

    文物馆藏(位置):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藏品编号:1977.79)

    摘要:《梨花图》卷为元代书画作品,织物纹样取自手卷隔水部位。纹样以穿枝花的主茎为骨架,一排点缀海棠纹,一排点缀八瓣朵花纹,填饰在曲水地纹上。主题纹样造型较小,穿枝花主茎为单线条状,与曲水地纹“卍”字线条粗细相近,图案层次感不强。(顾春华著《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装裱锦绫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

  • 清《人物故事图》:莲花如意团凤纹绫

    类别: 浏览数: 50

    文物馆藏(位置):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藏品编号:13.220.2)

    摘要:《人物故事图》卷为清代书画作品,织物纹样取自手卷副隔水部位,天头纹样与此副隔水纹样相同,色彩及织物使用方向不同。绫织物中以团凤为主题纹样的图案远不如以飞凤为主题纹样的图案数量丰富。该纹样中盘曲的凤体作为适合纹样填饰在圆形架构内, 圆形中心为凤头,尾羽与凤翅以凤头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填饰在圆形边缘,凤足细长如鹤。团凤上方与下方为莲花纹,周围填饰如意云纹。团凤表现较为图案化,与龙纹为主题的图案“盘长如意团龙纹绫”的构图及纹样表现形式较相似。(顾春华著《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装裱锦绫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

  • 采桑丝帛画像砖·晾衣图

    类别: 浏览数: 50

    文物馆藏(位置):高台县博物馆藏(747)

    摘要:  两汉、魏晋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宗教的传播等,河西走廊一带极其推崇厚葬。[1] 自 1944 年发现第一座壁画墓开始,河西地区陆陆续续发现了不少壁画墓,主要集中在敦煌、瓜州、嘉峪关、高台、民乐、永昌等地,分布于东起武威西至敦煌的广大区域内。[2] 高台县境内截至 2008 年共发现魏晋时期的壁画墓 16 座,大部分集中在骆驼城古城墓群和许三湾古城遗 址墓群。嘉峪关截至 2008 年发现的壁画墓共有 9 座,主要分布在新城墓群。[3] 壁画绘于照墙及墓室墓壁上,在墓壁砌成后绘画。内容大多取自社会现实生活,题材有农桑、牲畜、酿造、出行、宴乐、狩猎、庖厨、兵屯、穹庐、建筑装饰、生活用具等,通俗易懂。其中更是出土了很多丝绸内容的画像砖。这说明当时采桑养蚕、纺纱制丝等工艺已随着河西的进一步开发,被人们普遍掌握。 由于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历史史籍记载较少,壁画墓成为认识这一时期河西地区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丰富的蚕桑丝织生活场景说明当时的河西不仅仅是中西丝绸贸易的运输地,也是丝绸的生产地。 此组画像砖图像写实,从采桑养蚕、缫丝织布、与服饰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方面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蚕桑丝织的兴盛以及丝绸之路在传播与交流蚕桑丝织文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四砖绘制一长方形晾衣架,上方玄色漆架上晾有长袍等四件衣物,摆放随意。衣架底部似为箱形座,以墨线勾勒出菱形图案,饰以朱色、灰色、白色几何形纹样。砖面两边绘红黑粗线条。陆芳芳)
    [1] 李金梅,2012,第 128 页。
    [2] 郭永利,2008,第 1 页。
    [3] 郭永利,2008,第 4 页。
    [4] 郭永利,2007,第 60—67 页。
    (《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

  • 采桑丝帛画像砖晾衣图

    类别: 浏览数: 51

    年代:魏晋

    质地:

    尺寸:长 39 厘米,宽 19.5 厘米,厚 4 厘米

    馆藏(位置):高台县博物馆藏(747)

    来源:甘肃高台许三湾东墓群出土

1066条 < 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