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 丝绸之路

    类别: 浏览数: 193

    摘要: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个词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将“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称为“丝绸之路”,并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此外,人们又将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海上航线称作“海上丝绸之路”。

  • 敬姜说织

    类别: 浏览数: 144

    摘要:春秋时,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敬姜,生活优裕仍坚持日缉麻线,并以古人之制和不可好逸恶劳的道理教育文伯。后因用为咏母仪勤劳品格高尚之典。也以“敬姜犹绩”为富贵而不忘根本的典实。

  • 人怕痨,桑怕蟥

    类别: 浏览数: 121

    摘要:这句谚语是说桑树的病虫害“桑蟥”给桑树造成的伤害很重,就像古时候人得了痨病一样严重。

  • 十月收柑桔,十一月修桑枝

    类别: 浏览数: 121

  • 早赶晚赶,四十天做茧

    类别: 浏览数: 33

  •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类别: 浏览数: 168

    摘要: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嫷披服,侻薄装,沐兰泽,含若芳。

  • 汉·孙德施《纬车》

    类别: 浏览数: 46

  • 西晋·杨泉《蚕赋》

    类别: 浏览数: 110

    摘要:温室既调,蚕母入处,陈布说种,柔和得所,晞用清明,浴用谷雨,爰求柔桑,切若细缕,起止得时,燥湿是俟,逍遥偃仰,进止自如,仰似龙腾,伏似虎趺,圆身方腹,列足双俱,昏明相推,日时不居,奥台役夫,筑室于房,于房伊何,在庭之东,东受日景,西望余阳,既酌以酒,又挹以浆,壶餐在侧,脯在旁,我邻我党,我助我康,于是乎蚕事毕矣。

  • 《白田马上闻莺》

    类别: 浏览数: 39

    摘要: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 (唐)于濆《野蚕》

    类别: 浏览数: 61

    摘要: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 (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桑筥》

    类别: 浏览数: 101

    摘要:采采向桑郊,盈盈自持筥,桂钩带月往,稚叶和烟贮。一心恐蚕饥,搔首促俦侣,到家倾嫩绿,刀几为㕮咀

  • (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蚕槌》

    类别: 浏览数: 40

    摘要:三月将扫蚕,蚕妾具其器,立植先棏括,室内亦涂塈,众材疏以成,多箔所得寄,拾老归簇时,应老惭弃置。

  • (元)王祯《农书·蚕具篇·切刀》

    类别: 浏览数: 48

    摘要:煅金作懒刀,形制半圭壁,一食饫十筐,双木必便两扼。切之复裁之,断桑如云积,刀作千握丝,功成在三尺。

  • (元)王祯《农书·蚕具篇·蚕篚》

    类别: 浏览数: 47

    摘要:古篚尝奉币,受凭礼意将,今犹同制度,还取饲蚕桑。养视胜居箔,分抬欲拟筐,始终俱可备,仍得荐玄黄。

  • (元)王祯《农书·蚕具篇·蚕椽》

    类别: 浏览数: 82

    摘要:椽欲直而轻,不贵曲而蠹,轻则于人宜,蠹以病蚕故。钩绳可移悬,蓐箔乃平布。桑余挂新丝,功谁推此具。

  • (元)王祯《农书·蚕具篇·蚕网》

    类别: 浏览数: 34

    摘要:圣人制网罟,因彼川泽渔,谁知取鱼具,解使移蚕居。纪网用非异,水陆功有余,两端诚可诘,生杀意何如?

  • (元)王祯《农书·蚕具篇·蚕架》

    类别: 浏览数: 46

    摘要:育蚕必有盘,置盘须用架,竹木互维持,层级限高下。规模等箔槌,习用足桑柘,那知富贵家,罗绮簇朱榭。

  • (元)王祯《农书·蚕具篇·缫车》

    类别: 浏览数: 115

    摘要:缫丝设备。

290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