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 清《琵琶有情闺门画》:佛手寿桃

    类别: 浏览数: 40

    文物馆藏(位置):上海历史博物馆藏

    摘要:此图为清末上海小校场彩色套印年画。此为前述传统戏曲《琵琶有情》中一场景。纹样选自抱琵琶弹唱的女子上衣,为清代流行的清地折枝寿桃纹样,粉红色为地,褐色描绘带桃树枝与佛手,寓意长寿多福,单色绘制,并经过简化处理。【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琵琶有情闺门画》:折枝菊花

    类别: 浏览数: 45

    文物馆藏(位置):上海历史博物馆藏

    摘要:此图为清末上海小校场彩色套印年画。此为传统戏曲《琵琶有情》中一场景。一女怀抱琵琶弹唱,一女手抱宠物狗站立,一女坐在椅子上,三位儿童环绕其间。纹样选自抱狗站立的女子上衣,为清代流行的清地大折枝菊花纹样,蓝绿色为地,褐色描绘菊花,单色绘制,并经过简化处理。【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竹报平安图》:团寿纹

    类别: 浏览数: 43

    文物馆藏(位置):上海图书馆藏

    摘要:此图为清末上海小校场彩色套印年画。图中绘有两妇两童,一妇手中抱小儿,一妇站立,一小童手捧花瓶,瓶中插万年青,题词为“竹报平安”。纹样取自站立妇女的外衣,为蓝色底色上清地排列硕大的团寿纹样,此为清代常用图案。【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花开富贵图》:墩兰

    类别: 浏览数: 43

    文物馆藏(位置):上海图书馆藏

    摘要:此图为清末上海小校场彩色套印年画。画面上为两妇两童站立,一童手中捧一盆牡丹,一童作伸手向花状,人物衣服上均有丰富的纹样,题词为“花开富贵”。纹样取自伸手要花儿童的外套,为粉色地上硕大的兰花纹样。此兰花画出根部,有花和叶,朝向不一,应为清代流行的墩兰纹样。纹样四方连续,清地排列。【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八仙图》张果老:竹叶团寿

    类别: 浏览数: 39

    文物馆藏(位置):谷风堂藏

    摘要:上海小校场年画是继苏州桃花坞年画之后在上海发展起来的。本图彩色套印,画面描绘了八仙于青山绿水间闲游之景。纹样位于骑驴老者(张果老)所穿的上衣,以灰绿色为地,主题为竹叶与团寿字纹样的组合,团寿字为蓝绿色,竹叶为墨绿色。可能是绘图的关系,纹样较醒目。【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刺绣闺门画》:折枝梅花

    类别: 浏览数: 41

    文物馆藏(位置):上海历史博物馆藏

    摘要:上海小校场年画是晚清时期苏州桃花坞画店为躲避战乱迁到上海而发展起来的,除继承桃花坞的传统风格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这幅画描绘的是江南女性普遍的刺绣场景。一女子在绣架前细心绣花,另两位女子带着童子前来观看,画面洋溢着闺门之乐。纹样取自刺绣女子的上衣,为浅绿底子上褐色表现的折枝梅花纹样。【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关羽图》:缠枝梅花

    类别: 浏览数: 78

    文物馆藏(位置):日本私人收藏

    摘要:此为清中期苏州地区的版画,收藏于日本。图中三人,中为关羽,两旁侍立持刀的为周仓和关平,套版技术非常精细。纹样取自关平身上的袍服,浅粉地上是一朵朵正面的梅花,用缠枝连接,形成四方连续纹样,有一点流水落花的构图意境。【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婴戏图》:缠枝莲菊

    类别: 浏览数: 35

    文物馆藏(位置):日本收藏

    摘要:此图为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婴戏图,图中三童子正在室内地上嬉戏,一童子手持代表富贵的牡丹,一童子背对观众伸手欲取,一童子在旁观看。纹样选自背对观众孩童所穿之背心,为缠枝莲菊纹样,黑色地上呈现灰蓝色花纹,加上卷曲的叶和枝蔓,构成满地铺展的四方连续纹样。【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双美图》:卍字皮球花

    类别: 浏览数: 119

    文物馆藏(位置):日本海杜美术馆藏

    摘要:此图为清中期苏州版画,套版彩绘。画中绘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两位美女站在门口逗弄一只小狮子狗,悠闲宁静与华丽富贵合而为一,而门框上挂着华丽的门帘,身后是造型新颖的西洋建筑,美女身上的衣纹有阴影表现,显示出清代乾隆时期苏州版画的典型特征。此纹样位于门帘上,以卍字纹为地,上有两两相依的皮球花,其中一皮球花为莲花纹样;风格典雅优美。【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双美赏花图》:团花蝙蝠

    类别: 浏览数: 63

    文物馆藏(位置):日本王舍城美术宝物馆藏

    摘要:此为清中期苏州版画,现藏日本王舍城美术宝物馆。画中描绘一主一仆赏花场景,主人身着粉红交领袍服,下穿湖蓝色裙子,肩披黄色披帛,姿态婀娜,后站一持扇侍女,左下角有一盆盛开的牡丹。纹样选自主人所穿交领袍服,为团花纹,以粉红色为底色,以水波为底纹,水波中嵌线描蝙蝠,主纹为团花纹。团花作花窠形式,窠内蓝色为底,内填白色花卉。纹样意境优美,花地分明。【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连中三元》:团窠花卉

    类别: 浏览数: 49

    文物馆藏(位置):日本海杜美术馆藏

    摘要:此为清中期苏州版画,套版彩绘。画面上一母亲倚在一株果树旁,旁有三个小儿在玩耍。其中一稍长儿童持弓射果实,已射中两枚,将射第三枚,寓意连中三元。此纹样选自射箭儿童所穿红色长袍,为清地团花纹样。纹样以红色为地,团窠内底色为藏青色,几朵椭圆形菊花与花瓣组合作团窠纹样;团窠之间则充填折枝花卉。【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春宵闺怨图》:飞鹤穿花

    类别: 浏览数: 68

    文物馆藏(位置):日本私人收藏

    摘要:此为清中期的一幅苏州版画,收藏于日本。画面描绘一个春夜,一美女独自宽衣解带,准备上床就寝,刻画了美女孤寂的意境。床上的帷帐和锦被上均有精细的纹样,为套版而成,从中可以看出清代中期的床帷结构。纹样选自床帐的主体,为浅灰色地上用精细的线条勾勒纹样的轮廓。纹样主题为飞鹤与花卉,花卉有石榴、牡丹等,鹤的形态相同,但朝向不一。纹样单元呈散点清地排列,四方连续。【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渔娘图》:曲水团花

    类别: 浏览数: 55

    文物馆藏(位置):日本收藏

    摘要:“渔家乐”这种题材在桃花坞年画中并不多见,此图绘一女子手提一篮鱼,身旁一小儿正将钓笼中的鱼虾倒在地上。此图绘刻俱佳,是乾隆时期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精品与代表作。纹样取自渔娘身上的外衣,蓝与浅蓝两色互为花地,底纹为卍字曲水,主纹为团窠。纹样配色淡雅,结构严谨,是清代流行的织物纹样。【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一团合和》:流水落花

    类别: 浏览数: 33

    文物馆藏(位置):海外收藏

    摘要:这幅苏州桃花坞版画,墨版套色敷彩,画面为流行的大阿福形象。浑圆的人像拉一幅手卷,上书各种吉语,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吉祥构图。此纹样选自大阿福上衣,为明清流行的流水落花纹,以红色为地,以粉红色弯曲线条表示流水,流水之上点缀折枝花卉,以两朵白色花卉组合,并配衬藏青色叶子。此纹样花地分明,意境优美,四方连续,满地排列。【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清《阿底峡像》:牡丹纹

    类别: 浏览数: 44

    文物馆藏(位置):私人收藏

    摘要:这幅唐卡是 19 世纪作品,在棉布上用矿物胶彩描绘了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的阿底峡。阿底峡(982—1054)为古印度僧人,也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唐卡中的阿底峡身着僧衣,头戴僧帽,双手当胸结就法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圆形宝光。纹样选自阿底峡所坐宝座上的椅披,以大红色为底,金色描绘,主题似为牡丹花卉,花瓣、花蕊刻画精细,叶子经过简化处理,四方连续,清地排列,几何纹样散点分布其中。【袁宣萍主编《中国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图像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2018年第3次印刷。本页文物图为北京首都博物馆“莲花世界——唐卡艺术展”现场拍摄。】

  • 17 世纪《罗汉》:缠枝莲花

    类别: 浏览数: 41

    文物馆藏(位置):尚仕雅集藏

    摘要:此为 17 世纪棉布上以矿物胶彩描绘的唐卡《罗汉》。罗汉即“阿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此罗汉身披袈裟,盘脚坐在尼师坛上。纹样取自罗汉所坐的尼师坛的主体装饰,为缠枝莲花纹。红粉两色莲花交错排列,花朵形态饱满,外周环绕一圈花枝,枝叶上点缀小型花朵,风格华丽,明显具有汉地装饰艺术的特征。【袁宣萍主编《中国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图像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2018年第3次印刷。本页文物图为北京首都博物馆“莲花世界——唐卡艺术展”现场拍摄。】

  • 清《功行根本品护法神像》:折枝茶花

    类别: 浏览数: 31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摘要:此图为 18 世纪西藏地区唐卡,清宫旧藏,绘“功行根本品护法神”。图中护法神骑在马上,纹样取自他身上的围腰。该纹样以茶花为母题,以白色为底色,花红叶绿,表现折技茶花。图中织物四周有缘边,环以五彩云纹。折枝茶花或为角隅纹样,现做四方连续修改,使纹样更为完整。在白色的底色上,盛开一株株丰腴婆娑的折枝茶花,显得格外生动活泼。【王家鹏.故宫唐卡图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 清《巴那塔嘎尊者》:水波莲花

    类别: 浏览数: 142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摘要:这幅唐卡是 18 世纪的作品,为清宫旧藏。作品描绘巴那塔嘎尊者坐于莲花宝座上,有五个形象较小的僧侣环坐。本纹样取自左侧第一人身上的袈裟,以圆圈状的底纹表现水,其上点缀莲花纹样。莲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在佛教中莲花是佛国净土的象征。纹样以红色为底,用金色表现花纹,具有鲜明的西藏装饰特色。【王家鹏.故宫唐卡图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 清《阿跋迦罗》:团花

    类别: 浏览数: 38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摘要:阿跋迦罗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戴萨迦派班达智帽,身披袈裟,有巨蟒缠绕,坐于金刚宝座上,为众人说法。纹样位于阿跋迦罗穿在袈裟里面的裙裳,为团花纹。纹样单元为一朵正面盛开的花卉,外周再绕一圈花瓣状曲线;四方连续,满地铺展。色彩为暗红地上金色起花,从配色到花型具有鲜明的西藏装饰风格。【王家鹏.故宫唐卡图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 清《提婆》:棋格花卉

    类别: 浏览数: 31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摘要:此图为 18 世纪西藏唐卡,清宫旧藏,绘提婆坐像。提婆意为“圣天”,龙树大师弟子之一,是大乘佛教中观派的继承者和发展者。纹样取自提婆所披袈裟。袈裟的纹样由宽边的条纹分割成独立单元,可能是对袈裟原本是切割为方块后再缝合的布帛的模仿。每一块长方形内绘五朵六瓣形花卉,四周作装饰性边饰。袈裟为红色地上起金色花卉,结构严谨,风格华丽。【王家鹏.故宫唐卡图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260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