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 清《南无贤善首菩萨像》:联珠团花

    类别: 浏览数: 37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水陆画

    摘要:此图为首都博物馆藏水陆画之《南无贤善首菩萨像》,纹样选自图中贤善首菩萨所穿袈裟,以蓝色为底色,以黄色线描表现纹样。纹样单元为联珠团花,圆内为四个涡卷环绕两个同心圆,中心为圆点,圆外为联珠环绕。纹样四方连续,清地排列。【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 清无款识水陆画:龟背朵花

    类别: 浏览数: 37

    文物馆藏(位置):浙江桐乡市博物馆藏

    摘要:此图与前述浙江桐乡市博物馆所藏为同一幅水陆画,纹样选自一位持剑武士的抱肚,为几何花卉。纹样骨架为六边形龟背,中心填一朵装饰性花卉,在六边形的每个角上各缀一个小型龟背,将六边形作几何切割。纹样规整,而中心小花则提供视点的稳定,使其严谨而不失优美;配色淡雅,四方连续,满地排列。【范方明.桐乡市馆藏水陆道场画集.杭州:西泠印社,2010.】

  • 清《婴戏图》:缠枝莲菊

    类别: 浏览数: 36

    文物馆藏(位置):日本收藏

    摘要:此图为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婴戏图,图中三童子正在室内地上嬉戏,一童子手持代表富贵的牡丹,一童子背对观众伸手欲取,一童子在旁观看。纹样选自背对观众孩童所穿之背心,为缠枝莲菊纹样,黑色地上呈现灰蓝色花纹,加上卷曲的叶和枝蔓,构成满地铺展的四方连续纹样。【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曲水地灵芝花卉纹绫

    类别: 浏览数: 37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摘要:《重屏会棋图》卷为五代书画作品,织物纹样取自手卷隔水。纹样以折枝花和灵芝为主要题材,花纹两排一循环,一排为一大一小两朵花卉纹与枝干组成的折枝花纹,一排为灵芝纹,造型较大, 两种主题纹样上下交错填饰在曲水纹地纹上。(顾春华著《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装裱锦绫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

  • 清《百老图》:云鹤纹绫

    类别: 浏览数: 37

    文物馆藏(位置):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藏品编号:18.124.5)

    摘要:《百老图》卷为清代书画作品,旧传为宋末元初龚开所作。织物纹样取自手卷天头部位, 手卷隔水与此天头纹样相同,色彩及织物使用方向不同。纹样由飞鹤纹与云纹组成方形单元纹样,以二二正排的布局排列而成。一飞鹤向下俯冲,一飞鹤侧身低头向上飞翔。飞鹤两翅展开,颈部较长,鹤嘴为张开状,两足一长一短,一向前弯折,一向后弯折,腹部散羽较为密实,表现写实。飞鹤纹之间填饰连云纹,连云纹根据飞鹤纹周围空间布局,造型各异、大小不一。(顾春华著《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装裱锦绫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

  • 明《兴献王朱祐杬像轴》:缠枝莲花

    类别: 浏览数: 37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摘要:此图为明兴献王朱祐杬画像,为宫廷画师所作,绘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朱祐杬(1476—1519)为明宪宗第四子,受封兴王,谥号“献”;又为明世宗之父,被追尊为兴献帝,庙号“睿宗”。图中兴献王朱祐杬身穿十二章衮服正坐椅上,所绘纹样取自他身后的红色椅披,为红色地上以黄色呈现的缠枝莲花。缠枝莲花纹以波浪形卷曲的莲花枝条为骨架,缠绕莲花主体,构成莲花遍野的效果。纹样四方连续,满地排列。【杨新.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肖像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 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龟背团窠

    类别: 浏览数: 37

    文物馆藏(位置):山西运城市芮城县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

    摘要:永乐宫位于山西运城市芮城县城北,是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大型道教宫观,其中三清殿内的《朝元图》壁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题材最丰富的元代壁画。壁画由 286 个人物组成,绘有六帝二后、三十二天帝君、玄元十子、历代传经法师、北斗诸星、五星四曜等神仙,表现的是道教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场景。这些人物衣冠庄严,在领子、衣袖、裙裾等处大部分绘有纹样。此图所示人物是勾陈星宫天皇大帝,着帝王冕服,上衣下裳,庄严华贵,手持笏板,端坐在华丽的宝座上。纹样取自宝座靠背的内芯,可以理解为织锦装饰,地部为龟背小花,主纹为团窠云纹。以金色显花,深褐色勾轮廓,效果富丽堂皇,与元代织金锦风格基本一致。纹样四方连续,满地排列。【肖军.永乐宫壁画朝元图释文及人物图示说明.北京:中国书店,2009.】【文物图为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摄影作品翻拍。】

  • 明《迎驾图》:联珠朵花

    类别: 浏览数: 37

    文物馆藏(位置):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

    摘要:圣母庙俗称娘娘庙,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市郊的田村,是供奉圣母的庙堂,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重建。现圣母殿为明代原构,殿内东、西、北三壁绘满壁画,是明代壁画中的佳品。汾阳圣母庙东壁表现的是圣母娘娘出宫奉迎的场景,纹样取自随行侍女的服装,底色为偏暗的淡红色,以深红色呈现纹样。纹样单元为小团花外带一圈联珠纹,间以三个小圆点辅衬;四方连续,风格柔和大方。【金维诺.中国寺观壁画典藏——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文物图为汾阳圣母庙壁画现场拍摄。】

  • 明往古道士升霞烧丹未明众:龟背纹

    类别: 浏览数: 38

    文物馆藏(位置):山西省博物馆藏,宝宁寺水陆画

    摘要:山西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共 136 轴,画中汇集佛、道、儒三教中佛、神、人、鬼等众共九百余身,服饰资料极为丰富。纹样选自“往古道士升霞烧丹未明众”轴中一道士所穿裙裳。该纹样为三个大小不一的龟背纹重叠而成,以深褐色、淡黄色、浅灰色为主色调。龟背纹六个转角处缀有深褐色圆点。四方连续,满地排列。龟背纹是我国古代常见的装饰纹样,此纹样为其变化的几何纹样。【山西省博物馆.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 元程棨《耕织图》·上簇

    类别: 浏览数: 40

    文物馆藏(位置):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摘要:  程棨,安徽休宁人,字仪甫,号随斋,元代画家。生平事迹不详。该图(耕织图)为水墨设色卷轴画,耕图21幅,织图24幅。采用楼璹《耕织图》的整体布局与内容,但并不是照图临摹,而是将每图的重点之处,如人物、农具、牲畜等加以突出,删减了起衬托作用的风景,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程棨《耕织图》被劫,辗转易主,流落美国,现存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The painting on farming and weaving painted by Cheng Qi in Yuan Dynasty.It is the water ink scroll.There are 21paintings on farming and 24 paintings on weaving.This painting uses the overall layout and content of the Painting on Farming and Weaving made by Lou Shu,but it is not the simple simulation,it projects the keypoints of eatch painting,such as the figures and the agricultural tools.It deleted the scene which only set off and made the topic of the painting more clear.In the Second Opium War in 1860,the Old Summer Palace was ruined by the British and French troops,and the Painting on Farming and Weaving drawn by Cheng Qi was robbed.It was finally founded in the USA,now it is collected in Freer Gallery Art of Washington.Cheng Qi came from Xiuning of Anhui,he had the style of Yifu and the alias of Suizhai.He was a painter in Yuan Dynasty and we don't know other things about him. 上簇 Cocooning
    (王红谊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上册,红旗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P078,P095)

  • 元《元世祖后像》:花卉搭子

    类别: 浏览数: 38

    文物馆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摘要:中国历代帝王后妃像中,元代帝王后妃以半身肖像画居多,均作蒙古贵族装扮。其中后妃多戴姑姑冠,身穿交领袍,领口镶以较宽的织金锦缘边。搭子是一种元代纹样,动物、花卉等组成一个纹样单元作整齐排列状,有圆形、方形、水滴形等。此纹样取自元始祖皇后像的交领饰边,以黑色作地,金、白二色显花。图案为花瓣与花叶构成的搭子,相间排列,严谨、整齐,为典型的元代丝绸纹样。【杨建峰.中国人物画全集(下).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 明《兴献王朱祐杬像轴》:如意云纹

    类别: 浏览数: 39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摘要:此图为明兴献王朱祐杬画像,为宫廷画师所作,绘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朱祐杬(1476—1519)为明宪宗第四子,受封兴王,谥号“献”;又为明世宗之父,被追尊为兴献帝,庙号“睿宗”。图中朱祐杬头戴翼善冠,着绣有团龙及十二章纹样的衮服,腰围玉带,正襟危坐。纹样取自朱祐杬身后的蓝色椅搭。此云纹是我国传统的如意云纹,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构成云头和云尾,形似如意,寓意吉祥。【杨新.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肖像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 明《天妃圣母碧霞元君像》:缠枝莲花

    类别: 浏览数: 39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水陆画

    摘要:此图为明代水陆画《天妃圣母碧霞元君像》,可能出自北京地区。纹样取自画面中一女仙所穿袍服的袖口,应为缠枝莲花纹。莲花无花蕊,以花瓣代替,由蓝色、白色、红色组成,呈盛开状。四周有缠枝纹环绕,缠枝纹由黄色、黑色、绿色组成。纹样二方连续,满地铺排,色彩鲜明,风格华丽。【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 清《诸天圣众像》:云纹柿蒂

    类别: 浏览数: 39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水陆画

    摘要:此图为首都博物馆藏水陆画之《诸天圣众像》,纹样取自图中持扇侍女所穿抱肚。底纹为几何化云纹,主题纹样为柿蒂形团窠,内填五朵几何花卉纹。色彩以红色为底色,黄色线条表现纹样;四方连续,满地排列。【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 清《贡嘎宁布》:珠地团窠

    类别: 浏览数: 39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摘要:此为西藏 18 世纪的唐卡绘本,清宫旧藏,绘贡嘎宁布持花而坐。贡嘎宁布(1092—1158)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创始人贡却结布之子,吸收多种显密教法之长,形成一套完整的“道果教授法”,被尊为萨迦之祖。纹样选自他身上所披的袈裟,宝蓝地,用金色描绘纹样。纹样以遍布的珠点为底纹,主题纹样为从内到外一圈圈联珠构成的团窠,构成既统一又有变化的纹样,层次分明,节奏明快。联珠团窠曾是唐代经典丝绸纹样,但常在联珠圈内点缀动物。本纹样的团窠由联珠本身构成,团窠中心即为一颗圆珠,从内到外由不同的联珠层层递进,富有层次和变化。【王家鹏.故宫唐卡图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 采桑丝帛画像砖·剪布图

    类别: 浏览数: 39

    文物馆藏(位置):高台县博物馆藏(2077)

    摘要:  两汉、魏晋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宗教的传播等,河西走廊一带极其推崇厚葬。[1] 自 1944 年发现第一座壁画墓开始,河西地区陆陆续续发现了不少壁画墓,主要集中在敦煌、瓜州、嘉峪关、高台、民乐、永昌等地,分布于东起武威西至敦煌的广大区域内。[2] 高台县境内截至 2008 年共发现魏晋时期的壁画墓 16 座,大部分集中在骆驼城古城墓群和许三湾古城遗 址墓群。嘉峪关截至 2008 年发现的壁画墓共有 9 座,主要分布在新城墓群。[3] 壁画绘于照墙及墓室墓壁上,在墓壁砌成后绘画。内容大多取自社会现实生活,题材有农桑、牲畜、酿造、出行、宴乐、狩猎、庖厨、兵屯、穹庐、建筑装饰、生活用具等,通俗易懂。其中更是出土了很多丝绸内容的画像砖。这说明当时采桑养蚕、纺纱制丝等工艺已随着河西的进一步开发,被人们普遍掌握。 由于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历史史籍记载较少,壁画墓成为认识这一时期河西地区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丰富的蚕桑丝织生活场景说明当时的河西不仅仅是中西丝绸贸易的运输地,也是丝绸的生产地。 此组画像砖图像写实,从采桑养蚕、缫丝织布、与服饰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方面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蚕桑丝织的兴盛以及丝绸之路在传播与交流蚕桑丝织文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五砖边缘黑红两色绘屋檐,下绘跪坐二女用手共扯一织物,织物下方置篮奁。左边女子右手持一长剪,似正准备剪布。(陆芳芳)
    [1] 李金梅,2012,第 128 页。
    [2] 郭永利,2008,第 1 页。
    [3] 郭永利,2008,第 4 页。
    [4] 郭永利,2007,第 60—67 页。
    (《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

  • 元《后妃太子像》:水滴窠灵芝

    类别: 浏览数: 40

    文物馆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摘要:中国历代帝王后妃像中,元代帝王后妃以半身肖像画居多,均作蒙古贵族装扮。其中后妃多戴姑姑冠,身穿交领袍,领口镶以较宽的织金锦缘边。元代纹样以动物、花卉等组成一个纹样单元作整齐排列状,有圆形、方形、水滴形等,叫做搭子。此为元代一后妃的半身肖像画,作蒙古贵妇装扮,头戴姑姑冠,身穿交领袍,交领用元代织金锦“纳石失”制作。纹样取自这位后妃衣袍的领子,蓝绿色为地,以浅绿色呈现水滴形灵芝纹样,结构严谨,排列整齐,是元代典型的丝绸纹样。灵芝被誉为仙草,寓意吉祥长寿。【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元画全集(第1卷第4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 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团花

    类别: 浏览数: 39

    文物馆藏(位置):山西运城市芮城县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

    摘要:永乐宫位于山西运城市芮城县城北,是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大型道教宫观,其中三清殿内的《朝元图》壁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题材最丰富的元代壁画。壁画由 286 个人物组成,绘有六帝二后、三十二天帝君、玄元十子、历代传经法师、北斗诸星、五星四曜等神仙,表现的是道教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场景。这些人物衣冠庄严,在领子、衣袖、裙裾等处大部分绘有纹样。此为画中南极长生大帝部分的截图,一玉女背对观众立于南极长生大帝之前,着华丽的宽袖上衣,长裙及地,搭绿色披帛。纹样取自其外衣,暗红色地上,散点分布白色团花纹样,团花由左右上下对称的叶片组成,纹样花地分明,风格质朴清新。【肖军.永乐宫壁画朝元图释文及人物图示说明.北京:中国书店,2009.】【文物图为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摄影作品翻拍。】

  • 北京法海寺大雄宝殿壁画药草树林神:灵芝团花

    类别: 浏览数: 40

    文物馆藏(位置):北京法海寺大雄宝殿壁画

    摘要:北京法海寺大雄宝殿内保存有精美绝伦的明代壁画,壁画人物众多,服饰华贵,具有皇家气派。此纹样选自西侧“药草树林神”所穿裙裳,蓝色为地,淡黄色线描,一个纹样单元为上下两朵灵芝构成一个团花,四方连续,清地排列。灵芝有延年益寿之功效,通常用灵芝代表长寿,因此这是世俗纹样在佛教绘画中的应用。【袁宣萍主编《中国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图像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文物图为法海寺壁画复制品现场翻拍。】

  • 明天藏菩萨:水波团龙

    类别: 浏览数: 40

    文物馆藏(位置):山西省博物馆藏,宝宁寺水陆画

    摘要:山西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共 136 轴,画中汇集佛、道、儒三教中佛、神、人、鬼等众共九百余身,服饰资料极为丰富。纹样选自“天藏菩萨”一轴中侍女手持的幡,以水波纹为底纹,以花窠团龙为主纹,即花瓣状圆窠内填团龙纹样。红色为地,纹样以黄色线条呈现,四方连续,满地排列。【山西省博物馆.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260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